|
又到秋季開學時:謹防病毒帶來的校園群體衛生事件頻發每到秋季開學,各地學生返校學習,都是校園群體衛生事件極易頻發的時期,尤其新冠疫情至今難以徹底平息,校園聚集性傳播時有發生,理應引起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高度關注。應朋友之約,筆者擬分兩篇文章——《又到秋季開學時:謹防病毒帶來校園群體衛生事件頻發》;《校園致病菌: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重點介紹校園里孳生和擴散的致病菌和病毒可能給學生或幼兒園里的孩子帶來的潛在危害。 今年的秋冬交際,校園里對病毒的防范主要是對諾如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三大病毒的防范。有人說,病毒泛濫,令人難以防范。但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防不勝防也要防!因為上述病毒的泛濫其危害性不可估量。 諾如病毒是校園高發的傳染性病毒 近年來,報載校園群體衛生事件的發生率居高不下。我國很多地區的高校、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每到開學時,都曾出現過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集體突然發生腹瀉、發燒、嘔吐等情況,有的城市甚至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上報急性胃腸炎聚集性疫情近20起,且全部發生在幼兒園和小學。經診斷,這些病例均因諾如病毒的感染所造成。 諾如病毒又稱為諾瓦克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該病毒最早發現于1968年美國諾瓦克鎮一所小學爆發的群體性急性胃腸炎。此后該病毒頻繁流行于世界各國,引發大量的群體性急性胃腸炎病例。據中國疾控中心2020年9月發布的消息,當月全國共報告超過30起諾如病毒病暴發的案例,涉及病例約1500例,90%以上的諾如病毒暴發流行發生在幼兒園和學校。有數據統計,發達國家每年因感染諾如病毒引發腹瀉就醫的5 歲以下患兒約90萬人,而發展中國家每年因諾如病毒感染而住院的患兒可達1100 萬人,且有21.8萬人死亡。 傳染性強、發病率高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則是每年秋冬季節交換時,校園里感染學生比較突出的一種病毒。目前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 根據中疾控的文件披露:2017-2018年北京流感季節感染病人數達227萬人,總感染率達到了10.5%,其中15-24歲組感染率和發病率分別為13.4%和8.8%,是各年齡段對比的最高值。國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2010-2014年期間,全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在全球每年有29萬-65萬人死于流感。2009年美國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終確診感染病例達6000萬人,死亡病例接近30萬;2019-2020年的美國流感季,至少有3400萬人感染流感,死亡人數一直沒有準確披露。 變異強、擴散快的新冠病毒 目前仍在世界各國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病毒,但與流感病毒相比較,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的致病性和傳染性則更為強大。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止2022年9月15日,全球累計確診的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已突破6億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了650萬人。 根據《病毒學報》發布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性超強,其病毒變異株已超1000個,且在繼續變異和進化;同時,病毒的傳染性亦很強,以“德爾塔”變異毒株為更甚,在同一空間內無接觸的情況下14秒就可感染。此外,根據監測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無癥狀感染者其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雖然我國在應對新冠病毒的這幾年,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在應對新冠病毒的擴散上取得了很多國家無以類比的成果。但是,國內疫情依舊起伏不斷,因而松懈不得。尤其今秋開學,校園新冠病毒疫情時有發生,某傳媒大學的校園新冠病毒傳播鏈已達44人。充分說明,校園防范新冠病毒疫情依舊刻不容緩。 如何遏制校園病毒的傳播? 遏制校園病毒的傳播,關鍵在于能否有效掐斷病毒的傳播途徑。諾如病毒與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共性傳播途徑主要是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兩大途徑。氣溶膠傳播是指患者吸入飄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微顆粒導致的感染;接觸傳播則是指病毒飛沫沉積在各種物體物件表面(包括但不限于校園教室內的課桌椅、門窗把手、食堂餐桌、電化教室內的設施等)上,學生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從而導致病毒的感染。 因此,遏制校園病毒的傳播只要有效掐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就能減少病毒對學生們的感染。面對氣溶膠傳播,學校還是要培養學生佩戴口罩的良好習慣,防止病毒的擴散。針對病毒的接觸傳播,則需要對校園環境與設施進行必要的防護性治理。 現階段,一些學校主要采用消毒劑進行校園環境的消毒,效果毋庸置疑。只是現有的消毒劑一般來講其對病毒的滅活有效時間短(通常10-15分鐘),無法做到一次噴灑,長時間、可持續性地對環境和物體物件表面進行消毒;此外,還有不少消毒劑刺激性氣味強、毒性大,稍不留意,還會對學生產生傷害。所以,筆者認為:采用“六清云態”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對校園里諾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進行可持續性的滅活治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無毒無刺激性,對學校的教學設施,體育器材,教室的墻面、空調、玻璃門窗、各類把手、課桌椅,食堂(包括冰箱等冷藏設備),學生宿舍,公共洗手間等易傳播病毒的區域和物體物件表面進行噴涂治理,掐斷諾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接觸性傳播的途徑,可以讓病毒擴散得到有效的控制。噴涂后的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表面在無重力摩擦的狀態下,其可持續、不間斷滅活病毒的性能可維持3年以上時間,是理想的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 經國際權威檢測機構SGS的權威檢測:“六清云態”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對諾如病毒2小時的滅活率達到99.90%;對流感病毒的滅活率達到98.9%,對新冠病毒的滅活率達到99.9%。 1、對人體無傷害 安全性能強大 經江蘇省疾控中心權威檢測,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的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急性眼刺激試驗和一次完整皮膚刺激試驗均達到國家安全高等級別,對人體無刺激、無傷害,適合于學校環境的抗菌抗病毒。 2、一次噴涂處理 長期有效抗菌 一次噴涂物體物件表面,固化后即形成陶瓷晶體介孔結構,無重力摩擦,其抗菌抗病毒涂層的有效抗菌時間可達3年左右。 3、穩定無腐蝕性 應用場所廣泛 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無需界面活性劑、強酸、強堿、酒精或其他添加劑即可在水中獲得極強的動力學穩定狀態;產品不具有酸性,噴涂面透明無色澤變化,因此,對各種材質的物體或物件等均無任何腐蝕性和侵害性,不影響學校設施和人體的安全。 4、可持續性突出 抗菌性能卓越 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經國際權威檢測機構SGS檢測:其涂層1小時抗菌率即可達到99.99%,24小時抗菌率則可達到99.9999%,實現了物體物件表面的24小時可持續、不間斷地抗菌。 5、廣譜抗病毒性能 消殺理想選擇 經SGS檢測,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對H1N1流感病毒、諾如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等流行性病毒均擁有較為顯著的滅活效果。 如何聯系“六清云態”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系統的預處理呢?請撥打全國服務熱線電話:400-6960-668。 (文中引用圖片或統計數據等來源于網絡平臺,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