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消失的新冠病毒跑哪去了?去年12月份,隨著國家疫情管控的全面放開,新冠病毒猶如疾風驟雨般橫掃全國各地。然而,隨著第一波高峰期的過去,病毒仿佛一夜之間消失殆盡。尤其春節前后幾個至關重要的大數據顯示: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春運旅客超9億人次;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春節檔電影觀影人次達到1.29億人次。如此密切接觸的人們,好像再也沒有聽說病毒的再次發威。專家一再提醒的二次感染、三次感染,似乎都沒有大面積發生。絕大多數人亦隨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春節逐漸對新冠病毒掉以輕心。
新冠病毒真的消失了嗎? 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今年1月25日,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和監測數據概述》中提到,春節假期,疫情未出現明顯反彈,在整個流行過程中,未發現新的變異株。在通告我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的同時,多位專家提醒國民應早準備應對第二波疫情的沖擊。 今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一則關于新冠大流行的聲明。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新冠大流行將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依照《國際衛生條例》所能發布的最高級別預警。世界衛生組織委員會指出,新冠仍是一種危險的傳染病,能對人類健康和各國衛生系統造成重大損害。 世衛組織上述聲明和表態,說明盡管世界各國的新冠疫情在經歷了多波高峰后漸漸平穩下來,但是,作為肆虐人類長達三年時間的新冠病毒并非完全消失,依然是當前對人類最危險的病毒。
國外放開后經歷了幾波疫情高峰?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從疫情防控放開后到現在,發達國家如日本已經經歷了8波疫情,美國經歷了9波疫情,歐洲經歷了9波疫情,加拿大經歷了8波疫情,新加坡經歷了6波疫情,總體來講平均每4~5個月就會來一波。2022年這一年則不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歷了4波疫情,平均每3個月就會來一波,多為不同變異毒株所誘導。只是每一波疫情所波及的人群面有大有小。 中國的這次疫情則呈現出了全世界其他主要國家都沒有的特征:即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疫情如疾風驟雨般橫掃全國,讓80%-90%的人口迅速感染后,隨之新增感染率又急速下降,從而全面、快速地建立起了人群免疫屏障。 因此,多數專家針對我國疫情的特殊性,認為我國不太可能出現像第一波疫情那樣的全覆蓋式病毒擴散和群體感染。但是,依然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只是規模將遠小于現在。有專家認為覆蓋面將為現在的25%-50%,不必緊張。筆者以為,其實不然。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即便覆蓋面為25%,亦將有數億人口可能面臨第二波疫情的沖擊。不得不防,不可不防。
奧密克戎致死率依然很高 根據自媒體《呼嘯觀天下》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奧密克戎及其變異毒株的致死率與季節性流感病毒造成的死亡率相比較,奧密克戎及其變異毒株的致死率依然排名第一。澳大利亞政府統計:每10萬人,死亡33人;新加坡政府統計:第一次感染,每10萬人死亡35人;英國政府統計:每10萬人,死亡31人;美國政府的統計:每10萬人,則死亡51人。而在美國,根據CDC統計,季節性流感死亡率約為每10萬人,死亡16人。 以上各國奧密克戎死亡率的統計,沒有包括超額的死亡數字。比如人口1.25億的日本,今年1月到8月份,共有7萬人超額死亡。人口2600萬的澳大利亞,今年1月到8月,共有1萬9千人的超額死亡,比其他平均年份高17%。這些超額死亡的人口,絕大部分是75歲以上老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老年人雖然沒有直接死于新冠,卻因為新冠而增加了接下來一年里中風、心臟病死亡的風險。由此可見,實際的奧密克戎致死率,對老年人來說,很大可能高于以上的官方統計。
積極防范病毒感染十分重要 從國外一些較早放開的國家(如法國、英國等)來看,他們的“二次感染”人數在放開半年后就猛然進入了“高峰期”,感染人數以百倍、甚至千倍的數量增加。同時,由于一個人的“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毒株不同,二次感染的概率和癥狀并不會受人類所控制。而我國第一波疫情的擴散和感染盡管與國外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絕大多數人都已熬了過來,但是,也有不少人卻永遠停留在了2022年。第二波再也傷不起了!因此,不管第二波來不來,我們都要做好準備,不能掉以輕心。 從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的傳播途徑來看,主要有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三大途徑。 飛沫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被密接者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尤其在醫院、學校、地鐵、公交車、辦公室、營業大廳等公共場所,病毒感染者打一個噴嚏,就可噴出約10萬個唾液飛沫,這些唾液飛沫中含有上萬個病毒,2秒內就可噴射4~5米遠,從而在空氣中形成飛沫傳播,引發周圍人群的感染。顯然,出門戴口罩是在公共場所防范飛沫傳播的最好方式,因此,我們要盡量做到口罩不離身,口罩不離口。 氣溶膠傳播則是指人們吸入飄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PM2.5等微顆粒污染物而致病。顯而易見,佩戴口罩同樣可以防范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此外,室內防范病毒的氣溶膠傳播還需要注意室內空氣的經常性通風,降低感染率。 從積極防范的角度來看,要想全面遏制病毒的氣溶膠傳播,可以采用“六清云態”光催化照明空氣凈化器來降解和去除室內空氣中懸浮的PM2.5等帶菌帶病毒微顆粒物,從而有效遏制病毒通過氣溶膠方式進行傳播,同時有效提升室內空氣質量的品質。經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檢測:合理布局光催化照明空氣凈化器的室內空間,4小時的PM2.5等微顆粒污染物的去除率可達99.96%。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各種物體、物件和物品表面(比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扶手、座椅,銀行柜面、辦公場所、校園桌椅等),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因此,要想防范病毒的傳播,在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室內墻面及其他物體、物件表面的抗菌抗病毒,以隔絕病毒的接觸性傳播。 近年來,筆者在廣泛對比眾多消毒殺菌材料的性能后認為,采用“六清云態”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來有效遏制物體物件物品表面的新冠病毒的接觸傳播,是一個重要的選擇。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其納米涂層固化后,能夠24小時可持續、不間斷對室內極易被病毒污染的墻面及其他物體、物件表面進行抗菌抗病毒。無重力磨損情況下,涂層抗菌抗病毒有效期可達三年左右。這是現有消毒劑市場上絕大多數產品無法比擬的優勢。 根據英國、芬蘭和SGS的實驗研究或檢測:量子點抗菌抗病毒(納米)涂層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24小時病毒滅活率達到99.9%,在特殊光照下可以于15分鐘內減少99%以上的新冠病毒;對諾如病毒2小時的滅活率可達: 99.90%;對H1N1等流感病毒2小時的病毒滅活率可達98.9%。
(文中引用圖片或統計數據等來源于網絡平臺,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